• 寫性給你
  • Posts
  • 寫性給你:搜集你的童話故事下集,那些事,是在幾歲明白的

寫性給你:搜集你的童話故事下集,那些事,是在幾歲明白的

vol.1 那些遲來又剛好的頓悟

前陣子完食台劇《童話故事下集》,一齣講述婚姻真實生活的喜劇。

裡頭有一幕,是主角跟老公的侄女說,童話故事的男主角都長一樣,他是渣男他重婚,姪女就嚇跑了XDDDD 邊看邊笑的同時,不禁回想自己到底是在幾歲的時候頓悟,知道「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是謊言,又是在什麼時候理解愛情大概是怎麼運作的呢?

童話,搜尋意思會得到:「兒童文學的一種,是為兒童編撰的故事或小說,藉著豐富的想像力、幻想,以及誇張的手筆,敘述神奇美妙的事。行文淺易,以滿足兒童的心理和興趣。」

但童話故事其實從來沒有滿足我什麼,或是為我的價值觀種下甚麼種子,身為一個八零年代小孩,那些偶像劇才是我的根,家裡學校都禁止談戀愛,說那不是我這個年紀該做的事,但越禁越神秘就越想知道那有多好,所以電視裡的人愛來愛去都是教材,就好像不小心把A片當成性教育工具一樣,情感教育來源少得可憐,也不太正確。

在我小時候還沒有什麼獨立女性敘事,大都是男女主角相厭轉變成相愛、或是兩人相戀但有人得絕症、或是兩人相戀但發現是兄妹?,總之不是甜蜜來甜蜜去,就是可憐兮兮一起跨越阻礙困難,凸顯浪漫愛好偉大。而我真的也好想要體驗那樣的酸甜偉大。

後來明白浪漫愛沒有想像中偉大,是在16歲那一年知道的。國小國中都只是「男生愛女生」的階段,剛上高中也沒有任何戀愛經驗,可是我從那一年開始,看見婚姻裡束縛了什麼,即便當時還搞不懂複雜的性別權力關係,我只是看見兩個人彼此折磨,而我就是那個讓他們無法分開、持續痛苦的罪魁禍首,至少我是被這樣告知的。

16歲,我的浪漫愛偉大想像被打破,但更深入的頓悟是在27歲以後,開始做節目以後。

這中間十年談了幾次戀愛、暈船幾次、非預期懷孕、終止妊娠手術、感染 HPV、子宮頸環狀切除手術,經歷了好多好多,但我都以為這些只是我的個人際遇,它沒有什麼值得深思與分析,我有痛苦,但我過得去,也過去了。

直到開始節目,誤打誤撞將生命經驗拿來咀嚼,重新學習性/別論述,才發現「個人即政治」所言不假,原來大家沒說的事情其實天天、且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發生,原來我的恨跟我的愛是這樣形成的。

也是到了30代才開始理解母親,理解她至今而想維護童話故事完整性的原因,理解她的難,也理解自己大概永遠不會是一個好女兒,但沒關係,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的錯。

為傷口找戰犯合情合理,但我想試著練習不去這麼做,我更想試著紀錄我的、還有很多人的童話故事,上集與下集。它依舊可以是充滿想像力又神奇的故事,但也同時真實深刻。

我想知道你們的童話故事,上下集的分野在哪裡?我想聽聽你說說,那些遲來又剛好的頓悟。投稿給我吧!私訊我 @sexchatpodcast10 或是 email 到 [email protected] ,如果夠成集,我會在三月初念出來錄製成節目,剛好作為三八婦女節特別篇?(所有性別都可以投稿分享唷!)

近日閱讀

  • 《有時幸有時傷》張西 / 三采文化

    是張西的忠實讀者很久了,這一本散文在出版前就又期待又心疼,知道是她經歷了好多好多,把傷痛化為文字,讀的時候小心翼翼,但其實沒有我想像的直接,居然還是很溫柔的、有點輕描淡寫地描述一夕之間喪失重要親人、負債、罹患乳癌的重大事件,明明是那樣嚴重、那樣脆弱,卻同時在字裡行間讀到很多釋然與堅韌。

    (這本會截太多佳句,這次把喜歡的句子放在聲音版裡~)

  • 《不談種族和身份,他們還可以是什麼?──劉文╳陳佩甄談亞裔書寫》 / bios monthly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過去,當我在聽很多在國外落地生根朋友談種族與身份認同的時候,都會有種距離感。講起來真慚愧,疫情以前,聽到種族歧視與紛爭,只會覺得是白人與黑人之間的那些。是一直到近幾年,亞洲人在娛樂產業裡能見度越來越高、加上開始會去細細理解所謂身份,像我爸爸這邊是客家人、媽媽這邊是外省,對「亞裔」到底是什麼越來越感興趣,企圖在影視書籍等文化產物裡,找到一種近似我的亞裔解釋。當然,結果根本難的要死,要不是離我太遠太ABC,要不就是太規矩刻板溫良恭儉讓,我反而對我習慣的非黃種人的敘事動容,覺得滿是共鳴。

    讀了這篇以後,才想也許是我太想要單純以種族去找尋身份,但就如文章所言,不以這些定義,我們是「情感主體」,好喜歡這個解釋,不代表拋棄種族的痕跡,而是更去珍視那些幽微、複雜的原因,因為種族也好、因為他人對我們種族的刻板印象也好,因為個人生命經驗也好,這些複雜的全部加起來,才是我。

    「這些作品促進我用情感來思考原本非常狹隘跟本質化的族裔想像,回到當下台灣的各種矛盾跟對立的氛圍裡,也不要用概而論之的方式定義自己、定義同盟、定義敵人,討論才能打開。我們這一代能夠做的比上一代多太多了。」

  • 劉文/跨性別運動的未來,也是女性主義的未來 / 報導者

    整篇都要畫重點,然後鼻酸讀完。前陣子在讀 who’s afraid of gender,然後川普上任、看到各式各樣的反跨言論,我的頭好痛心好酸,希望更多人能讀懂劉文老師說的。

    女性主義與跨性別運動要對抗的,都是性別差異如何被操縱為一個人或一個群體之價值判斷標準。

  • 歷史不是消失,只是淡了一個色階──專訪王淨薇,擦掉一張二二八照片之後 / bios monthly

    作為一個中華民國國民、台灣人,越長越大,就會發現國家的歷史一直都在改變,每個人的記憶與敘事都不同。我們都在用自己可以接受、想要接受的方式去拼湊故事,描繪所謂事實。喜歡這一篇。

    看似簡單的東西,卻存在多種詮釋,這完全反映了台灣的處境──某種進退兩難、非此非彼的狀態,如同政治人物口中說的,既不支持統一,也不宣布獨立。對王淨薇來說,這正是她想用藝術探索的,一種政治中的詩意。」

    「這種困境王淨薇並不陌生。小時候她努力想解開家庭歷史的謎,長大後,她發現作為台灣人這件事也是一個謎。她的所有作品,那些壞毀的底片刺繡、淡去的歷史影像、曖昧的文字圖像,無不是從散落的訊息中,試圖拼揍出她自己。就像她一直試圖釐清並記住父親的模樣。就像整個台灣,也仍在試圖記住它自己。

近日收看

  • 《童話故事下集》

  • 《零日風暴》

    誒!好好看唷也超符合政治時事,勞勃狄尼洛永遠不讓人失望!

    講述一次網路攻擊事件,政府組成特殊調查小組,小組擁有很多權力,為了國家安全,公權力可以執行到什麼地步?怎樣才是國家的正義?大政府vs小政府?

    雖不到深刻討論,但節奏緊湊、短短幾集就有帶出劇本想問的,四顆星推薦~

性專區

  • 以前吸收性/別相關知識或企劃靈感都是從幾個 youtube 而來,例如性學家、性教育家的 sexplanations 、新聞頻道 VICE 、以素人為主的頻道 jubilee & CUT,後來這些頻道有的上架頻率降低,或是有各種其他主題,我也漸漸少看了。

    近幾年發現,我以為中文世界資源很少其實是錯的,其實還有好多好多,像是今天想介紹給大家的,教育部資源: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其實整個網站都是資源,但我第一次被季刊的詳盡與美麗嚇到,這個刊物應該要讓更多人知道吧!!!!

感謝你讀到最後,歡迎推薦朋友免費訂閱,也歡迎投稿你的童話故事唷!

我們下封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