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性給你
  • Posts
  • 寫性給你:末日、金庸、還有一半(喜歡你)

寫性給你:末日、金庸、還有一半(喜歡你)

vol.5 這是什麼很瘋的標題XD

回顧六月好像是一個很普通的月份,普通的意思是我沒有特別做什麼事情,沒有辦活動、沒有錄音、沒有什麼產出甚至沒有太多閱讀,只是在工作之餘,有時間很幸福的與友人們見面聚會,順順地度過一個月,普通真的是出社會以後最棒的事情了。

普通生活中,我也跟上了準備避難包的熱潮,買這買那的,我姐問我說是擔心 7/5 的預言,還是擔心戰爭來臨,說實在的,我都擔心,我就是那種腦內控制台全是焦焦的人,對於未來有無限焦慮,先不管會不會發生,能緩解我焦慮的事情都實用。不過我沒有要在這裡分享我的避難包,不用期待?也不要關掉頁面,謝謝。

武俠世界與我何干:作品與生活的距離

生活充滿矛盾,我在緊張末日來臨的這一個月份,居然開啟了我的金庸閱讀之旅,把一票排隊等我閱讀的性別社會學書籍、散文小說丟在一旁,我像沒有末日一樣讀起那36本書。熟稔金庸的伴侶推薦我從《射雕英雄傳》開始,目前已經進行到第二本了。金庸的文字一開始還不太習慣,但一上手之後就深深著迷。

家裡的是這套,超美的百年新修版

我幾乎沒有印象自己讀過什麼武俠小說,我總愛看那些非常接近生命經驗的書籍影視,看著那些跟我相似、或遭遇我也可能面臨的事件的人,好像總能從故事裡獲得在現實生活中的力量。可是伴侶和我完全不同,他喜歡看的都是(以我的解讀)離我們生活有點遠的,像是《絕命毒師》《冰與火之歌》《異鄉人:古戰場傳奇》等,當然我也都有跟著一起看,也覺得好看(喔但冰與火結局真的爛屎ㄌ),可是跟我喜歡的極為不同,有種說不上來的距離感,即便這種距離感並不影響體驗,可我在閱讀金庸前也擔心會產生這種「與我何干」的距離感。

有點奇妙,武俠故事裡那些功夫、顛沛流離的狀況與身世之謎自然離我很遠,可是2025的現在,閱讀起來卻沒有想像中疏離,故事裡那麼多人因為國家局勢與自身際遇交織,行為上有很多必須和不得不,我居然一邊閱讀一邊與當前國際局勢比擬,好難唷好難,要不要決鬥、要以什麼理由決鬥、什麼時候可以喊停、什麼是俠「義」、怎樣才是仗義。

寫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金庸,在天之靈應該會感到欣慰吧(也可能看到現今局勢在天哭哭)。大家如果去查查,就知道金庸不只寫小說,也寫社論,積極參與政治,當然後期他的政治立場有一些不同解讀。

我想說的是,我驚訝於武俠小說離我這麼「近」,曾覺得小時候沒有他的小說伴我長大有點可惜,我總是羨慕那些能對金庸作品如數家珍的人,事到如今反而有點感謝我是在這個時刻遇見金庸,現在的我才會有這麼多共鳴吧。

月記好像寫了一堆卻沒有什麼,謝謝你願意花時間閱讀,謝謝從一月就跟著訂閱閱讀的朋友,不管你是一年只剩一半派,還是一年還有一半派,我都喜歡你!

這梗圖有一系列大家有看過ㄇ

 

最近看的

先說,這一期電子報推薦閱讀收看的好像有點政治,雖然說政治即生活,但怕有些人不喜,還是打個預防針。

文學、社群與政治之間,在這篇文章裡交織起來。

文內受訪中國人提到,對於台灣女性文學,讓他震驚的是李昂的《殺夫》,那樣直指父權,因為以前他讀到都是「女字旁的刻苦清晰,敵人卻面目模糊。

文學、社群、政治、女性主義的交織,對中國的女性主義者,甚至女權運動者來說,我們沒有別的路,沒有別的空間可以去,只有這個虛擬空間裡,我們可以發聲、可以運動。」

「很多這裡的人會期待在台灣文學裡,看到中文的一種比較自由的範式。一種中文的、但不中華的表達。

好喜歡這篇的觀察與分析。

因為頭痛錯過上野老師的論壇,覺得是不是又失去了一些學習的機會,還好有這篇專訪,我像親見老師或是再讀她的著作一樣,又被當頭棒喝了。

想像力很重要,當人處於一個多元的社群,包含身心障礙者、脆弱者,他們或許就有機會去拓展想像──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變得脆弱,會是什麼感覺?

「女性主義絕不是讓弱者變身為強者的思想,而是追求讓弱者能夠以弱者的身分受到尊重的思想。拋去對自立、永遠當個強者的迷信,不害怕成為弱者,不害怕依賴他人,從想像中學習感同身受、變成更好的人。」

我不慕強,但卻不敢說自己不恐弱,謝謝上野老師,受教了。

好像不用多說什麼,如果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請直接看影片~

我覺得有餘裕的朋友,看影片之外,也可以看完整影片,畢竟敏迪他們只是截取他們認為重要、想分享的地方做說明,還有很多沒節錄的,也許關心這個議題的你會在意。

像是 2:04:29 開始,有個質詢(?)的人提到很多美國不足中國的地方,藉以提問美國是不是根本還沒準備好,這邊也是看了覺得緊張緊張。(好好笑,根本完全無法做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政治評論)

既超級歪之後,我最喜歡的 youtuber 之一就是壽司坦丁了,雖然出片速度不快,但猜想他肯定是學術圈厲害人士,每次都能從好多論文裡爬梳出值得我們關注的議題與值得參考的觀點,最新的影片談六四事件。

剛好上片前一天,才跟旅居英國的中國友人聊天,對方感嘆為何中國沒能一起加入民主化浪潮成為民主國家,在場台灣人都說感覺六四以後就沒了,不禁令人好奇為何六四時,政府非得鎮壓不可,當時沒有其他方式嗎?

剛好這部片出來,期待下集更詳盡的說明。

性專區

沒有看到太特別想分享的研究或報導,但想分享前陣子看到第二季一半的劇 《美麗心計》,在 max 上有。

故事開始於一場命案,整個第一季都在拼湊到底是誰死掉了,一邊描述這群在海濱社群的媽媽們故事,每個家庭都有問題,不管是婚姻的忠誠、父母與孩子溝通問題、前任相處問等等。特別在性專區分享,就是因為有一對夫妻,他們的性充斥著暴力,應該說,實實在在的是家暴,可是這個妻子卻也能在暴力最後和好的性愛中獲得快感與愛,那個極度複雜的情緒,要沈溺還是逃離,描寫的極為深刻。

故事視角都是媽媽,社會地位階級不同的媽媽,他們也都是獨立的女性個體,我喜歡這樣這麼女性的敘事,即便因為種族或生命經驗關係,確實還有很多心境我無法體會,但可以看到這樣的劇本與卡司,讓私生活被深刻直白地呈現,明明如此醜陋,可那樣真實,卻讓這一切又有點美麗。

個人即政治,我是這樣解讀的,那些私生活的難,都有被討論被演出的價值,裡頭滿是公共議題,需要整體社會一起思考才有改變可能。(不過目前劇情沒有拉到那麼高層次就是了)

第一季很好看,第二季加入梅莉史翠普也超好看,大力推薦。

 

再次感謝閱讀,愛你們!

2025 七月如果沒有末日,請繼續支持我,一起好好生活、用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