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性給你
  • Posts
  • 寫性給你:對家人的行動是責任還是愛

寫性給你:對家人的行動是責任還是愛

vol.7 關於家人關係ㄉ頭腦風暴

monthly diary

對家人是責任還是愛

八月,在家庭這塊是有最多變化和感受的。

我在醫院陪病住了一週(家人已無大礙毋須擔心),即便過去有很多陪病經驗,仍深感此階段的我,無力感反而增多,我並沒有因為習慣、經驗累積或年齡增長覺得坦然,反而因為越活牽掛越多,身在這裡擔心那裡,焦慮倍增。

八月開始,姊姊與外甥女暫時回台灣老家住,雖然平日我忙於上班與照顧狗狗所以沒回老家,但週末都會盡力空出時間,想帶外甥女去走走,一開始超有幹勁存了好多地方,後來去了一個地點我就已經累到不行,真心佩服育兒的人們。

多了上述這些與家人的相處時間,也增加了不少摩擦,照護與育兒議題一起來,明明是同一個屋簷下過活的,但我們看待生命與生活的方式如此不同。現在的所有行動,都會偷偷在心裡問自己,我是出於責任?還是因為愛?

那天看完藝人林逸欣的成長影片,開始跟伴侶聊起家庭,而聊到這一題。

即便絕對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部分,可是光從影片就可以大概感受到,這不只是一個有錢、有資源的家庭,還有很多很多陪伴和愛。看完好羨慕,小時候也不是沒有過「我的家庭真可愛」的時期,但不長,後來家裡發生的經就不細聊,只是有很多感慨,轉發此影片的時候寫下「總是以經濟與大環境作為不生育的理由,而實情是我害怕自己不是一個好家長,我怕給不出那種,我沒有體驗過的愛。」

身為一個阿姨,我可以相對輕鬆,甚至有些大膽的與外甥女互動,因為社會還沒有太多「好阿姨」的腳本和規則,所以我滿肯定自己行動背後都是愛(即便這個愛不一定是外甥女希望的)。於此同時,作為一個女兒,我已經是不及格的,雖然我也不算太在乎,畢竟我是如此討厭那些關於孝順的教條。

小時候就不理解不熟的家人為什麼過年放假要逼彼此相聚、相互折磨,為什麼要遵守那些法律沒有規定但好像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後來,大概是從大學開始,看了不少西方影視作品、也觀察到好朋友與他家人的互動,我嚮往直呼父母姓名、不分什麼輩份可以自在開玩笑、聊天,還有過節的那些、屬於自家的儀式感。沒錯,我的崇洋媚外緊貼著這種「互動純粹是愛不是因為大人有責任或小孩要孝順」的幻想。

也許一切都是我的誤讀或轉譯,可是無論如何,我真希望自己能做到,我擔心自己如果出於角色責任,會是不甘願的、只是出於血緣因素的行動,想到就覺得難過甚至悲哀,擔心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和伴侶聊一聊後,也許我把愛想的太美好和偉大,愛與責任時常重疊、互相影響,其實後來有很多時候,都是我不喜歡的責任先推著我前進,夾帶著些許抱怨,行動到最後發現有愛的存在,它可能不是我想像或希望的樣子,但它就在那裡。

我也還不知道這會不會是我的自圓其說、自我說服,但目前為止,因為照顧上一代與下一代產生的腦內風暴大概是這樣。雖然還是相信愛某種程度需要體驗過才能給的出去,但也想要去嘗試看看,能不能創造新的、我想像中的愛,就算沒有指引,還是可以笨拙地,成為那份愛?

recent reading

最近讀的

小時候讀的科幻小說雖然有趣,卻都離我好遠的感覺,從沒想像科幻小說可以這樣優雅且貼近,好像金草葉描繪的是近在咫尺的未來一樣。

七篇短篇裡,最喜歡第一篇〈為何朝聖者去而不返〉, 故事設定在名叫村莊的烏托邦,這裡的人到一定年紀就要去初始地(地球)朝聖,明明是前往一個殘缺之地,卻有人去而不返,主角想要搞清楚為何。

地球上一定有很多與我們完全不同,令人震驚的人。現在我可以想像那些朝聖者抵達地球後遇到其他人,然後墜入愛河。但他們很快便會知道,自己深愛的人在對抗的世界,那個充滿痛苦和悲嘆的世界,以及深愛的人受到的壓迫。

奧莉薇知道,愛就是陪伴那個人一同對抗那樣的世界。

〈為何朝聖者去而不返〉

無論是多近或遠的未來,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會有差異、誤解和理解、還有愛。其他篇也是這樣,在你想像不到的世界設定裡,在字裡行間充斥著你早就熟悉不過的情感,人與人、人與物種之間的各種嘗試。

那怕是在遙遠的未來也還是會有人孤獨與寂寞,並且渴望觸及到什麼。不管生活在哪裡、哪個時代,我都不想放棄相互理解這件事。

金草葉 後記

這本書記錄作者房慧真,回望從戒嚴到解嚴,自己的生命經驗。

曾經在節目裡多次分享,我特別喜歡聽見不同的故事,因為我認為個體的經驗能產生共鳴,個人的經驗裡充滿公共性,個體的就是集體的縮影。這本書也給我類似感覺,又平淡又特別,在大時代變遷下,自己的經歷顯得有些荒唐渺小,但又絕對真實且重要。

我也開始去想自己父母的、自己的小故事,那些能被記載在歷史課本裡的關鍵時刻,我們是在哪裡、以什麼姿態活著?

這本書買了好久,因為書宇的節目介紹才開始讀。此書設定是一個「可以想像」的未來,並不代表我認為其中的事件會必然發生,而是會在設定裡有熟悉的元素,像是如台灣的鯨島、祖國字眼、男尊女卑、文化洗腦等等。

可能是我有一點傲慢,因為有讀過作者的《女神自助餐》,會很下意識去思考小說設定背後的寓意,我邊讀邊像是討人厭的讀者,一直發出「我知道你要幹麻唷在諷刺嘛」的聲音,有點不耐。

可是後來越讀越起勁,那些我自以為懂得的設定,都因為故事進展,有一層又一層的全新視角寓意。讀到後來,我也開始想此刻認為的正義公平與自由,會不會只是很久以前誰的計畫,我們之所以不怕不嫌棄水、認為夫妻該照顧自己的孩子、且不可以在已婚狀況下與多人發生性行為,這些與小說設定截然不同的行動,背後代表什麼價值與困境?

還有與小說設定類似的,即便我們沒有頭上所謂的樂值,可我們何嘗不是以數字衡量社會地位與價值,我們甚至沒有如小說中,可以明確增加樂值的方式,這是好是壞呢?

小說有份量,會越讀越有感,推薦給在意現在和未來的朋友。

recent watching

最近看的

只用一個月份的電子報的其中一個欄位是無法好好全面地闡述我對絕命律師的敬佩與喜愛。拜託大家都去看!!!!!!

如果有看絕命毒師的人對此劇的主角吉米絕對不陌生,是一名以 Saul Goodman 為名走跳的律師,靠三寸不爛之舌,專門接別人不接的、遊走在合法邊緣(根本是非法)的律師。

這部劇在闡述他如何從吉米變成 Saul 的故事,所有的劇情安排、人物個性塑造、鏡頭語言、色調處理、配樂、演員表現,都好的雞皮疙瘩。從頭到尾能夠見證一個人腐敗的過程,但不會只有討厭的情緒,會在各種突然的時刻湧起同情/心疼之心。

有親情有愛情有友情,有律師間的爾虞我詐、有販毒集團間的複雜糾葛,有快節奏幽默、也有緩慢遠景、黑白畫面呈現滄桑情境,真的是一齣什麼都有,且都成功做到的劇。

不只主角吉米,其他角色也都因為篇幅夠,有鮮明與深刻的闡述,橫跨七年時間、總共六季,我一次在幾個月的時間看完,就像在一群離我很遠的人身上,感受到一些我也會有的掙扎與選擇,真的太喜歡了。

(發現上述我有講等於沒講,一點都不清楚,阿就真的很難一言以蔽之~)

書籍改編電影,書好像已經出到第五集了,雖然我沒有讀原著,但看到預告覺得選角都很喜歡。講述一群上了年紀仍超有才的退休老人,在養老設施裡成立了「週四謀殺俱樂部」,專門研究懸案。

不出所料,就是可以殺時間的輕鬆推理喜劇。(沒時間的人可能看書就好XD

公視主題之夜真的好讚好讚!

我過去很喜歡看 jubilee ,一個全以素人為主角,有很多不同系列,透過找來不同立場的人,建立起人與人之間對話的橋樑。以前還超想去應徵實習生(但我根本沒有簽證,想太多ㄌ),希望自己有招一日能參與類似有影響力的、看起來虛無卻重要的影片製作。

公視做出來了!不只是誰來晚餐這種符合在地、感人類型行得通,連台灣人不是很擅長的、好好討論溝通價值觀,這種辯論類型的節目也做成功,好精彩!!

題目都好有趣,是我很愛問的那種假設性問題,問題背後可以討論價值排序,也許並不像辯論民生時事急迫或重要,但能夠先透過無傷大雅的假設去反思自己與傾聽他人,是我期望的社會運作與互動。

recent listening

最近聽的

本來只是隨意聽聽,沒想到意外有些實質收穫,不只是早睡會變漂亮XD聽 Jolin 分享她看的書、對於營養的研究等等,都有聽到我有興趣的關鍵字,進而去查去了解。好讚,Jolin 真的適合開節目!

雖然我不是科技與新創的主題受眾,但因為身邊很多人有訂閱曼尼的電子報,所以聽過幾集節目、看過一些貼文。

因為曼報 pro 在宣傳中,那天跟伴侶聊到,問他有沒有興趣訂閱,他雖然不認識曼尼,但其他夥伴寫手都是他有在發摟的人,索性開始聽幾集曼尼,結果他很愛,轉而推薦我聽幾集,這一集就是他推薦給我且我還算有興趣聽得下去的XD

關於 AI 這題,雖然超久以前我就在節目上有一系列關於人機戀的討論(做出這系列至今我仍為自己感到驕傲),但我在生活上與工作上,其實是到今年才有在正職工作中使用 chatGPT ,且我也深知我曾經的排斥,造成我其實也還不真的那麼在「使用」。

雖然我是沒有太偏執,做不到曼尼的程度,但此刻的我聽這一集,心裡已經不是像從前覺得「全是自己的產出才好、才真實」,而是可以抱著學習的心情,去聽聽別人怎麼運用 AI 讀文章、發展題目,甚至幫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我也還在拿捏/思考最後他們討論的,有一些「麻煩」是生而為人珍貴之處,也許在當下體驗是煩,但也是我們是人的原因,人與人之間若全然靠 AI ,也是挺可怕的。

最後也許就回到,生活(包含工作)的意義是什麼?作為一個不可避免終將進入,或早就是的 AI 時代,如何活成一個有人味、人的價值的人?引發的這些思考,乍聽很空泛,但仍覺得有趣,也請大家想想看。

性專區

這個月上架的 Free Touch 這集跟性有些相關!

講這個只是要找個藉口,因為又沒有時間挖掘有趣的性相關研究或新聞了。希望大家原諒我這個形同虛設的性專區(好像真實世界

最後分享一個希望大家都用不到的,這是衛福部推出的新功能,可以查有性犯罪紀錄的醫事人員。

That’s it for this month.

謝謝你讀完 💛 最後,關於責任與愛,也是談性說愛的難題?。

從去年八月開始產生不固定、減少很多,這一年間對所有聽眾讀者,特別是對付費訂閱的朋友感到愧疚,因為我認為自己有責任要做到給過的承諾。

大家總是很貼心不打擾我,沒有問我「東西咧」,還在我偶爾出現的時候給我鼓勵。一年了,知道自己終於開始慢慢回覆思考主題與邀訪、持續寫點什麼,我在準備的時候感受到的不是責任,更多是愛,不管是對節目的,還是對你們的。

所以所以?我決定把訂閱收費關掉了XD

可能也是出於逃避責任,但回歸興趣與熱情做這些,然後幸運的與大家有連結,少掉永遠覺得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愧疚螺旋,希望會更有幹勁吧!(總之就是任性的說關就關)

不管你有沒有付費過,都謝謝你看到這裡,願意花時間,那比什麼都珍貴。謝謝你!!!